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重点工作 > 服务公开 > 规划信息
    鞍山市铁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时间:2022-01-13 10:42 来源:鞍山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点击:

    鞍山市铁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鞍山市铁西区人民政府

    O一五年十二月






      


    前  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二)有序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区功能逐步完善

    (三)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

    (四)加强“三农”服务,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六)营造浓厚招商引资氛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七)落实简政放权, 提升服务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发展环境与机遇挑战

    (一)发展环境

    (二)机遇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第三章 发展重点与战略任务

    一、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壮大工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营造特色发展环境

    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一)实施人才战略,助推城乡发展

    (二)深化以民为本宗旨意识,完善民政为民保障体系

    (三)着力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四)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一)实施生态宜居战略, 创建绿色文明城区

    (二)落实节能减排,推进绿色革命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宣传绿色生活理念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大力推动全民创业,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二)抓住“一带一路”机遇,营造丰富招商引资硕果

    (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一)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

    (三)开展平安铁西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第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二、强化规划协调管理

    三、实行综合评价考核

    四、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铁西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鞍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未来五年是铁西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实现富民强区新跨越的关键时期,也是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战略机遇期。本规划立足铁西区现实基础和发展条件,全面客观地认真总结和评估“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国内发展的“新常态”和国外形势变化趋势,提出了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是指导今后五年铁西区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一)经济保持平稳运行,综合实力稳步提高

     “十二五”以来,在铁西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东北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双重机遇,借助鞍山市重新规划城区的契机,充分利用“十一五”期间老企业搬迁改造腾出大面积土地,加速推进老城区规划和改造工作,对原有城区服务业经济结构实现初步调整,确定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区经济运行平稳,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居民对城区市容面貌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前所未有,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预定发展目标和任务。

    到2015年末,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8亿元,比2010年增长16.9%,年均增长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3亿元,比2010年增长16.5%,年均增长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53亿元,比2010年增长29.6%,年均增长5.9%。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预计完成155亿元,比“十一五”增长29.6%,年均增长5.6%。

    (二)有序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城区功能逐步完善

    企业搬迁改造进展顺利—— “十二五”期间,针对“十一五”没有搬迁的工业企业和部分已搬迁的企业内欠职工等遗留问题,政府采取多种方式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对18户企业进行破产终结、对13户企业进行搬迁,对 9户“壳”企业职工进行安置。解决了搬迁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完成企业搬迁任务。2014年我区成功被列入国家首批铁西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城市。

    棚户区改造有序推进——通过企业搬迁改造和对企业周边土地整理规划,为城区发展腾出了7.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五年间,开展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对10个地块,6834户进行房屋征收,征收总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92.39万平方米,总投资26.24亿元。回迁安置4188户居民。完成1946户低保家庭居民廉租房分配工作。争取各级征收补偿资金约10亿元,累计发放征收补偿资金约11.2亿元。

    城区服务业快速发展——“十二五”期间,市政府重新调整行政区域规划,全区面积由15.4平方公里扩展到37.42平方公里,人口由29万人增加到33万人。区域的变化为城区服务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针对新的区域情况,我区对服务业发展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大力引进城市综合体、高档住宅小区等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五年间,老城区出让商住、商业地块38块,总面积129万平方米。有69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245亿元。投入专项扶持资金600多万元,扶持楼宇经济和社区经济建设,支持中介机构的进入,促进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随着佳兆业广场、苏宁生活广场、兴盛国际酒店等大型商业项目的开工建设,使铁西人民路(高铁)商贸流通集聚区得到大幅提升,被省政府正式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到“十二五”末,服务业增加值比“十一五”末增加9.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十一五”末增加了64.7亿元,年均增速19.1%;服务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达到97亿元。

    (三)
    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实力

    区划调整给铁西工业经济带来新的发展空间。五年间,入驻铁西经济开发区企业从198家发展到3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16家发展到37家。规划面积由8平方公里增加到16.77平方公里,已建成工业区面积达到5.6平方公里。清理盘活闲置土地约27.5万平方米。有35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达18.6亿元。“十二五”时期,铁西经济开发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循环经济发展道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调整淘汰落后产业,扩大技改投入,加快技术进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产业集群。现已形成以智能装备制造、食品、药品、新能源、电子装备及工业自动化五大产业集群。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比“十一五”时期得到很大的改善。修建了建设大道、四方台路、创业街、永宁街、双功路、永盛街、寿阳路等基础建设,建成市、区两级道路约5公里多。完成四达大道和辖区内破损道路翻修、修建,共铺设黑色路面1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000延长米,铺草坪2万平方米,栽植乔木950棵,修复道口5处。

    (四)
    加强“三农”服务 ,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铁西区新调整的农业区域总面积22.3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总户数14453户,33508人。

    五年来,按照区委、区政府确立的“全域城乡化”的工作思路,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根本,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主要涉农指标的增幅均有较大提高。


    五年间,共投入农业补贴资金485万元,新建温室大棚面积2080亩、冷棚5408亩,养殖业面积1800亩。设施农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达到了6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100%。投入水利资金274万元,用于河道清淤、防洪堤坝修复等工程,村容村貌得到了改观。为今后五年强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打下基础。

    (五)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修复99条主次干道,完成主要道路和明显标志建筑物、灯杆亮化工程。全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520.5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5.3%,绿化覆盖率达46.5%,绿地覆盖率达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3平方米。新增乔灌木61000株、模纹15460平方米、草坪94000平方米、花卉35000平方米。新增加绿地面积15万平方米。修建农村垃圾中转站和垃圾池建设,城区环境得到改善。

    教育工作——“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资金10328万元,翻建11所学校的教学楼和塑胶操场,配置现代化教学设施。完成5所学校绿化种植树种工作,“班班通”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全区覆盖率达到了40%。全区园长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9%。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为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达到99%以上。

    卫计工作——“十二五”期间,城镇居民卫生养老保险得到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全面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累计投资2800万元,新建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新农合”参合率达99.4%,居民医保补助标准由年人均120元提高到280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综合报销比例由55%提高到77.5%。

    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R&D(科技研发)经费支出2.68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0家,发明专利拥有量89项。

    民政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区城市低保累计保障804,252人(次),支出保障金30125万元;农村低保累计保障26304人(次),支出保障金4888万元;大病救助400人(次),支出救助金122.09万元;供暖减免25342户(次),入学救助719人(次),救助金额215.1万元;临时救助5011人(次),发放救助金148.4万元。

    开展双拥优抚安置工作,累计发放抚恤金3078万元,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金1769万元。全区社区自治组织换届选举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累计投入资产3000余万元,资金2000余万元,争取省、市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打造千平高标准示范社区9处,改建升级高标准示范社区26处,高标准社区由原先社区“一站四室”升级为“一厅三站六室”。敬老助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累计发放事业养老缺口资金12290万元,发放老龄补贴349.19万元,新增养老机构5家,共增加床位549张。

    (六)营造浓厚招商引资氛围,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十二五”期间,加大招商工作的针对性,全力做好服务业招商。紧紧围绕全区的发展规划,倾力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战略,重点对贯穿“三带”(千山西路、人民路、西解放路)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腾出土地进行招商。充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接待客商人数、洽谈项目数量,以及项目签约率、回访率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十二五”期间,累计开工在建项目102项,总投资275亿元,其中商业地产项目69项,总投资245亿元;新增外资企业15家,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35736万美元,增长2.2倍,全区出口创汇预计完成31474万美元,增长1.85倍。境外投资项目2项,总投资1100万美元。

    七)落实简政放权, 提升服务水平

    积极推进简政放权工作,区政府机构整合至21个部门。下放各类权限47项。清理保留区级各类行政权力仅301项。落实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取消、缓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实行六部门联合办理企业登记工作机制。铁西经济园区建立了审批服务局、审批服务大厅,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好与市直相关部门工作对接,搞好开发区与区级对口单位权力的承接工作。完善“一口统一接件,一口统一出件”,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服务标准,实现服务窗口“一次性告知”“零等待、零费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亟待克服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点散商业经营模式不能形成集中消费市场;二是重大、重点高科技含量项目少;三是行业发展没有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四是城区交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亟待提升完善;五是体制机制创新有待加强;六是财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反哺社会能力不足。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在“十三五”期间着力研究加以解决。

    三、发展环境与机遇挑战

    (一)发展环境

    从区域环境来看,鞍山机场扩建、高铁西站通车,通海大道贯通千山西路、鞍羊路扩建给我区带来新的投资环境。国家 “十三五”规划进一步支持振兴东北的重大举措和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在稳增长和调结构结合中探索发展新路,在追赶中实现新的超越。

    (二)机遇挑战

    总体来看,“十三五”时期,铁西经济社会发展既存有机遇,又面临挑战。机遇:一是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国家对老工业区将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我们将抓住机遇,在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新城区建设等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二是产业转型带来的机遇。铁西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使工业经济发生转变,产业迅速升级和发展方向基本确定;三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的机遇。作为国家老工业区试点城区,省、市领导非常重视,区位的变化吸引客商投资兴业。挑战:一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传统工业企业技术含量低经济转型困难,缺乏资金和支柱产业的支撑,拉动作用不强,发展不快,没有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快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老工业区破产企业遗留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维护稳定压力较大。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着力”要求、推进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手段,以创新驱动和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合理规划城乡空间,着力推进全域城镇化建设,努力把我区建设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基本原则

    紧紧抓住国家“十三五”期间对于东北地区支持的重点方向,坚持把民生工程放在首位。全面启动全域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扩大消费培育新热点;发挥骨干企业推进工业发展工作。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科学制定符合我区实际的“十三五”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三、发展目标

    ——经济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6.6%;地方财政一般收入年均增速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 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速8.8%;五年累计万元GDP能耗下降率15%;出口创汇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 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年均增长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 70 %以上,服务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5%。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9亿元。专利申请量争取达到360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争取达到60%。新增民营企业100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000户以上。

    ——社会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万元;稳定就业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3.5 %以下;基本医疗、养老、失业、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能容纳400张床位的社会养老机构。

    ——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 15 %;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绿化覆盖率增加到60%;新增城区绿地面积达到 16万平方米;农村通组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全域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完成农村集体土地征收5平方公里,安置村民1万人,完成其由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并保证就业就学等,确保居住环境和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第三章 

     
    发展重点与战略任务

    一、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十三五”时期,按照《铁西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围绕“3144”的空间格局,全面启动“三区一带四轴四核”的规划建设。三区即北部老城区、南部工业园区、西部高铁新区;一带即交通路-人民路服务业发展集聚带;四轴即千山西路城市景观商务服务发展轴、四达路生产性服务集聚发展轴、人民路区域性公共服务发展轴、九道街主题文化品牌形象轴;四核即人民路区域生活服务核、高铁高端现代服务核、四达路创业孵化集聚核、永乐公园文化创意服务核。实现现代服务业中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继续巩固壮大服务业集聚区、特色街区、电子商务集群、大型专业市场及楼宇销售五大经济,全力打造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两个百亿产业集群。

    高铁新区发展定位为鞍山重要的高端服务业经济发展集聚区,是鞍山市委、市政府重点打造的服务业集聚区之一。规划总面积约 10平方公里,重点谋划八大功能板块,即:商贸休闲购物区、金融保险贸易区、现代办公“总部经济”区、楼宇经济低碳生活区、物流期货集散区、电子商务软件数码产业区、高新技术“都市工业”区、科技创新专利研发“孵化区”。结合高铁新区未来发展定位,区域优势和周边产业布局,加快完善高铁新区规划,全面提速建设高铁新区。具体实施方式:一是以央企、上市公司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为主攻方向,加速推进高铁新区土地一级开发整理招商工作;二是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高铁核心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核心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以百米景观大道为轴线,打通高铁站与主城区的直线交通连接,放大老城区对高铁新区的辐射半径,并沿两侧布局商业,集中谋划一批符合规划要求、带动作用明显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尽快实现土地出让,拉动经济增长。

    二、发展壮大工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

    “十三五”期间,以《铁西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实施方案》为目标,做好开发区硬环境和软环境工作,为开发区创建更好的投资环境。不断壮大龙头企业,带动中小型企业均衡发展。

    装备制造业——以智能制造为引领,发挥园区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产业优势,带动传统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建设“鞍山智能装备产业园”,着力发展机器人及智能仪器仪表、柔性输配电、工业自动化、基础装备及材料四大产业板块。

    新能源产业——把新能源产业培育成为园区重要支柱产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新能源产业体系,开发配套应用下游产品。

    食品、药品产业——围绕提高特色产品、提高附加值和从业人员收入的总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施品牌战略,促进食品、药品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全力打造区域特色交易平台。以阿里巴巴产业带为依托,加快发展大德电商谷等电商平台优势。支持云计算“软件即服务(SaaS)”应用模式和业态发展,扶持基于网络的数据中心、数据处理、数据挖掘及网站建设。

    现代服务业——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着力促进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物流工业融合发展。

    基础设施建设——以社会资本融资和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贷款的方式,拟投资56亿元整理土地约400万平方米,完成马驿屯村的新城镇改造。新征建设大道西、寿阳路北、通海大道东140万平方米土地,用于工业项目招商。完成对建设大道、四方台路、协作路及寿阳路等道路的建设工程,完善开发区“四横四纵”的道路框架。

    到“十三五”末,实现“五年”倍增计划。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0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0 %,达到2千万美元;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0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0%;引进开发建设亿元以上投资项目55项。

    三、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
     ,营造特色发展环境

    “十三五”期间, 继续开展新的征收工作,对现存的5家工业企业实施搬迁改造。重点围绕高铁新区周边项目建设,实施集体土地征收工作。一是对7个自然村和多块危旧房地区实施大面积棚户区改造,涉及居民总户数约2万户,涉及改造面积约20平方公里。二是对兴盛南路东原肉联厂周边地块和启明街北火炬巷至九道街地块,实施房屋征收工作。涉及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4万平方米,居民总户数863户。对区内现有23个地块土地存量,面积78.06万平方米,继续开展征收工作。三是积极争取国家开行贷款资金,开展货币征收,安置启明街北三道街至八道街中间地块685户动迁居民。四是争取农发行贷款资金,拟对千龙户南地块、高铁站前百米景观大道、马驿屯村、沟家寨村、笔管堡村涉及13308户居民进行危房改造。五是结合棚户区改造、居民安置、企业搬迁和土地收储腾迁等工作,计划完成安置居民约4500户,腾迁土地约50万平方米。

    四、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大幅提高公共服务能力,提供更多更优的公共服务产品,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努力提高全区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加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人口发展等社会事业建设,不断提高公共福利水平,增强群众幸福感

    (一)实施人才战略,助推城乡发展

    到2020年,实现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稳定就业率动态保持在85%以上;开发就业岗位40000个,安置高校毕业生1000人,开展创业培训1100人,产业项目特色培训1000人,新增创业3800人,扶持创业带头人700人,带动就业4500人,发放创业贷款3000万元。进一步完善劳动监察“两网化”建设体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8600人,增长86%,其中党政人才95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3500人,专业技术人才11000人,高技能人才1900人,农村实用人才300人,社会工作人才950人。

    (二)深化以民为本宗旨意识,完善民政为民保障体系

    以富民强区构建和谐铁西为目标,牢固确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提升以民生工程为核心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民政工作任务。

    一是深化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整体水平,扩大服务范围,切实做到“分类施保、应保尽保”。提高自然灾害应急救助能力,建设不小于2000平方米铁西区应急救灾物资贮备库。

    二是健全完善优抚双拥安置保障体系,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重点做好优抚对象的优待抚恤金及时足额发放及部分优抚对象走访慰问工作。按相关政策,适当调整提高各项优抚补助标准,推动优抚各项政策落到实处。继续拓宽医疗援助对象覆盖面,完善优抚医疗保障制度。

    三是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不断增强社区自治功能。 “十三五”期间,拟投入资产2000万元,资金1000万元,新建改造社区17处,使我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全部达到400平方米以上。健全居(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重点做好“难点村”、“大面积动迁改造村”、“村改居”村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

    四是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健全以社会福利院、社会养老机构为重点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体系,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服务中去,新建一座2000平方米能容纳400张床位的社会养老机构。

    (三)
    着力提升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文化体育——“十三五”期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扩建图书馆、新建社区图书分馆2-3个、群众文化活动中心1个、在永乐公园附近新建体育公园1处、新建街道大型健身广场5处。对植物园健身场地进行翻修改造,区内体育路径全部更新。新建体校办公楼1座、体育综合训练馆1座和400米田径训练场1座。 

    教育——到2020年,区域内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进入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区行列。

    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8%以上;城乡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城区初中入学率达到100%;初中巩固率达到100%;课程开齐率达到100%;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率达到100%;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85%以上;卫生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00%。

    继续扩大公办学校接收来鞍工作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切实保障来鞍工作人员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权益,实现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免费就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中小学校全覆盖实现“班班通”工程,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简称PPP)的方式完成12所学校塑胶改造,完成5所中学“理化生”三室建设,推进16所教学楼的加固改造任务,新建标准化的居义小学体育馆,新建永乐九年一贯制学校。

    (四)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

     “十三五”期间,继续扩大新农合受益面,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逐年提高补助标准,实现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80%以上,新农合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15万元以上,普通门诊报销比例达到50%以上,全面推行住院按病种付费和门诊总额预算等多种形式的支付方式改革。

    全面建立规范的覆盖城乡基本药物管理制度。预计投入350万元对基础薄弱的村卫生室进行改扩建,每个行政村建成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进一步强化国家免疫规划内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9%以上,流脑、乙脑疫苗等新扩大疫苗接种率在95%以上。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0%以上,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及时率达到10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范处置率达到100%。

    五、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一)实施生态宜居战略 ,创建绿色文明城区

    “十三五”期间,预计投入资金170万元,对全区所有道路绿地进行大面积栽植,栽植各种树木2万株;预计投入资金280万元,每年对两个居民小区绿地进行更新改造,计划栽植树木3万株;预计投入资金2500万元,完成永乐公园三期改造工程。 

    计划投资382万元,每年修复破损道路15条,修复总面积20000m²。计划投资200万元,每年改造老旧小区两个,总面积10000m²左右。预计投入资金6285万元,对新建住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预计投入资金6285万元,完成大庆街、热工街、民防街、大陆街、体育街的道路排水大配套工程。对居民区内破损道板严重的街巷路进行修复。对革新社区、大禹社区进行整体设计改造,对区域(人民路86栋,共荣街39栋,交通路62栋)路面进行修复。

    继续加大7个行政村的资金投入,建立大型垃圾中转站7个,配备垃圾车7台,铲车4台,保证农村垃圾日产日清。对农村老旧设施进行更换,拟建垃圾中转站2个,垃圾槽48个,道路7条,涉及修建道路面积21170平方米,通组入户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修缮农村危旧房屋和农户院墙,墙体粉饰率达到90%以上。修建1000平方米街心花园,修建400平方米健身广场。完善周边道路和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镇化建设。

    开展亮化建设工程,千山西路环钢路东口拆扒地块、四达路高铁站路口开展亮化施工建设,开展宜居乡村建设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工作。


    (二)落实节能减排,推进绿色革命

    加强政府部门绿色监管能力,促进绿色产业发展。转变粗放型增长方式,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鼓励绿色技术创新,树立行业绿色标杆,实施行业绿色标准。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加快发展资源节约产业和产品。搞好工业废物、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严格区域内清洁生产审核,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突出水、气、土三大重点环境问题治理,统筹抓好治污减排、生态保护、风险管控等各项工作。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宣传绿色生活理念

    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循环经济发展。开发应用各种先进技术,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鼓励和支持各领域的清洁生产;以重点产业为载体、以产业聚集区为着力点,构建工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立高效循环物流业管理体系,开展零售业资源能源节约改造,发挥大型零售企业的渠道影响力,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提升服务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控制水平。提高全社会节约环保意识,推进绿色校园、绿色社区和绿色家庭建设,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宣传贯彻绿色生活理念,积极建立政府机构绿色采购机制。

    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一)大力推动全民创业
     ,促进民营经济蓬勃发展

    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和加强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水平。从完善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等方面入手,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向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公共卫生等公益事业。对民营企业的财税、金融、技术创新、法律维权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落实小额贷款业务的开展,协助企业争取发展专项资金和争取上市融资;维护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鼓励民营企业创新组织结构,实施规范管理,逐步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大力扶持初始创业,积极推动回归创业,突出发展小微型企业,引导支持“二次创业”,大规模开展创业培训。同时,强化扶持鼓励创业,用好、用足、用活现已出台的相关创业政策,坚持“非禁即入,平等准入”原则,创造宽松的创业条件,力争“十三五”期间新发展各类企业1000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000户。

    (二)抓住
    一带一路机遇,营造丰富招商引资硕果

        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及辽宁省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以高铁新区2.5平方公里区域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鞍山城市交通枢纽两个核心为目标;把招商重点落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引进大型综合商业项。积极参加省、市政府域外招商活动,开展多主题“一对一”自主招商活动,充分发挥协会和商会作用。加大引进和扶持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力度,通过政策、资金等扶持手段,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以引进总部经济突破口,激活楼宇经济和社区经济快速发展。做好重大、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工作,缩短建设周期,确保重大、重点项目早日投产见效。

    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地区全面振兴和“一带一路”倡议,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抓好出口工作,进一步扩大我区的出口规模和质量,实现五年翻一番的目标。

    一是落实好国家、省、市支持外贸稳定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壮大出口企业,重点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培育新能源、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二是积极做好中央军贸企业与我区相关企业沟通和对接工作。实现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三是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积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园区、进中小企业,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覆盖面;四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利用国际展会出口平台,鼓励企业与商会等中介组织一道参展;五是大力培育出口品牌。帮助企业用好我省自主品牌出口促进机制政策,支持品牌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和出口产品认证工作;六是围绕我省海外工程承包、境外加工贸易、劳务合作等重点内容,认真抓好国务院“一带一路”倡议和推进东北地区装备“走出去”的落实工作,做好企业“走出去”的服务工作。到“十三五”末,出口额达到1.13亿美元,出口创汇年均增长15%,五年累计完成4.37亿美元。

    (三)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提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强化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职能,切实推进从经济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全面落实简政放权,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流程,加强和规范公共行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强化财政监管,提高财政支出效率。落实政府在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社会事务管理等领域的责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处理突发事件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深化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一)
    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十三五”期间,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努力实现“创新型城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业化。在铁西经济开发区选址建立一个基地,引进科研课题和科技成果,进行小试,中试和转化。优先推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采用新技术工艺,研发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市场畅销的高新技术产品,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通过合作研发、成果转化,技术转让等方式,使企业脱胎换骨。争取到“十三五”末,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9亿元,专利申请量争取达到360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争取达到60%。

    (二)积极引进科技人才,增强创新发展驱动力

    “十三五”期间,为加速铁西科技发展的需要,加强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和海外学子创业活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加快铁西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速度。对拥有真才实学的优秀科技人才和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发展空间广的高新技术项目,给予特殊的优惠政策和扶持,吸引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和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项目来我区创业发展。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引进更多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项目,在全区转化实现产业化。

    (三)开展平安铁西创建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充分发挥好公安、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为全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注册登记方面——“十三五”期间,争取发展各类企业1000户,年均增200户;发展个体工商户3000户,年均增600户;力争帮助企业解决冠名、融资等难题25件,年均解决5件;实现实名制就业5000名,年均实现实名制就业1000名,确保按公示实现办照率100%;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和“审查核准合二为一”登记方式,简化登记程序,加快登记速度,提高工作效率。力争新增驰名著名商标5件。

        食品药品安全方面——生产环节食品药品原材料索证索票率100%;食品经营环节索证索票率达到95%;流通环节药品索证索票率达到100%;生产流通环节食品药品经营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率达到98%;生产环节食品药品经营单位有证照率100%;现成加工经营者备案率达到98%。

        质量技术监督方面——继续开展“质量兴区”活动,实施“质量兴企”战略。严格执行强制性产品认证(3C)制度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XK)制度,确保区域性重点产品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保持对建材、农资、汽配、儿童玩具等重点产品高压打击态势。

    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规范执法行为,遏制群死群伤恶性事故和重大火灾事故发生,安全生产重大死亡事故为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争取到“十三五”末,平安社区创建率达到100%,精品治安警务室达到95%以上,标准化司法所达到100%。

    第四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铁西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铁西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各部门和单位都要根据规划确定的主要任务逐项落实,建立分工责任制,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形成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要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性、纪律性和严肃性,树立规划的权威性。各部门和单位要根据规划,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合理配置公共资源,提高配置效率,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二、强化规划协调管理

    要建立以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为支撑,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区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组织编制实施一批重点专项规划,明确各领域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形成对规划的有力支撑。健全以规划为依据的年度计划实施机制,发挥规划和政策的整体合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三、实行综合评价考核

    建立对规划实施的考核、评估制度,加大规划实施的工作力度。完善规划指标体系及其实施机制,将规划确定的约束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政绩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区领导班子调整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加强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建立健全发展规划指标体系的统计和评价制度,确保统计数据权威、准确和及时。

    四、加强规划实施监督

    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定期将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的实施情况向区委汇报,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向区政协常委会通报。区发改局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并组织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