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重点工作 > 服务公开 > 公共资源配置
    深耕民生实事 让幸福“无微不至”
    时间:2023-04-19 08:16 来源: 作者: 点击:

    鞍山2023年10件民生实事掠影

    时间在变,民生需求在变,市委、市政府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初心始终不变。近日,鞍山2023年10件民生实事正在火热推进中,涵盖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创业、便民服务、住房保障、交通出行、社会治理、环境保护、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办好这些民生实事,旨在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书写情满钢都的幸福答卷。

    建设“四好农村路”

    新改建及维修改造农村公路

    为全面改善农村公路通行条件,有效服务乡村全面振兴,2023年我市计划完成新改建及维修改造农村公路300公里。

    农村公路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公益性、基础性、先导性设施。近年来,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成效显著。2023年,全市计划安排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55.7公里,桥梁224.6延米/15座,涵洞2延米/1座工程。全市农村公路维修改造工程共计326.5公里,全市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工程共计15座902.4延米。

    截至3月末,市财政局已完成了对省财政厅2023年一事一议村内道路建设计划的申报工作,目前各县(市)区正在开展村内道路设计和招投标工作,预计6月开工建设,12月底前全部完工。市交通运输局将全力推进农村公路提质增效,确保农村公路建设项目严格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推动农村公路与农业产业、乡村旅游、电商物流、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建设,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可靠的交通基础设施支撑。

    强韧城市“生命线”

    实施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工程

    地下管网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我市将按计划对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运行环境存在安全隐患、不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城市燃气、供水、供热、排水老化管网和相关附属设施实施全面更新。2023年,计划更新改造燃气、供水、供热、排水老旧管网(及相关附属设施)共计300公里。其中,改造燃气管网178公里、供水管网22公里、供热管网30公里、排水管网70公里。

    改造工程计划于5月开工,10月底前完工。对老旧管网的改造,可确保管网安全平稳运行,进一步消除老旧管道泄漏隐患,使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打造宜居环境

    提标老旧小区改造和口袋公园建设

    作为住建部第一批试点城市,几年来我市扎实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进一步焕发老城区的生机和活力。目前正在进行的是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市城区共改造小区20个、604栋,惠及居民43812户。改造内容包括:破损道路、排水、供热、供电、上水、燃气等相关配套管线、消防设施、安保设施、楼本体及附属设施、楼体内部公共部位、小区公共“三线”整治,架空线规整(入地)、小区绿地、照明等。项目已于2022年6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约66%。工程现已全面复工,计划6月底全部完工。

    口袋公园建设是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2023年计划利用城市“金角银边”闲置空间,推进建设“口袋公园”150个,建设面积约17万平方米,按照“生态优先、以人为本、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保护存量、稳步增量”的基本原则,优化和均衡城市绿地布局、织补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打造丰富多样的群众休闲娱乐空间,满足居民休闲游憩需求。

    路通畅心敞亮

    集中修复道路提升城市出行品质

    因道路使用年限的增加、行驶车辆的增多以及工程施工破损影响,我市部分路段出现坑槽、裂痕等问题,给群众出行带来隐患。为给市民营造便利舒适的出行环境,市住建局协同城市发展中心将在4月中下旬有序开展破损路面修复工作,提高全市市管道路精细化管理水平。受季节温度影响,现阶段主要针对园林路、卫钢街、绿化街等重要路段的道板进行维修更新。

    修补的是道路,温暖的是民心。下一步将继续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修补,做到随修随补,全力为市民提供良好的出行环境,进一步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促就业稳人心

    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

    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人心之稳,让就业创业工作在民生改革、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中发挥好“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2023年我市将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5万人,实现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

    此项民生实事受益人群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和城镇失业再就业人员,覆盖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以及高校毕业生等在内的全部劳动力资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开展“春风行动”“暖心活动”等系列活动,促进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积极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沟通协调,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全面准确掌握我市就业情况。依托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动态更新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相关信息,进一步完善实名制工作台账。截至3月底,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0340人,完成年计划3.5万人的29.5%;失业人员再就业6476人,完成年计划1.8万人的35.9%。

    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开展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

    为满足老年群体,慢病、康复人群以及青少年、儿童对疾病康复中医药治疗的迫切需要,我市正推进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设置康复医学科的工作。目前,已完成对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室建设的整体规划,对现有的康复医学科要求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证康复诊疗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在三级以上公立中医院要求逐渐完善科室功能,划分区域建设,成立针灸推拿治疗区、理疗区、中药外用治疗区等中医康复区域。截至3月底,我市5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均已完成康复医学科室审批设立。

    新生儿疾病筛查是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对于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我市助产机构出生的所有新生儿均享受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服务,包括对新生儿免费实施三种遗传代谢病(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筛查1次,免费实施听力障碍筛查1次及免费实施先天性心脏病筛查1次。为进一步优化全市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服务,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积极完善新生儿疾病筛查网络,建立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机制,领导、组织和监督全市免费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实施。同时,各级助产机构结合诊疗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工作,使孕妇全面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重要意义和我市三种免费筛查政策。截至3月底,全市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达到100%,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达到99.4%,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率达到99.2%。

    满足群众文体需求

    推动全民健身免费开放文博场馆

    为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市将在年底前推动20家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免费或低收费对外开放。目前,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正与各地区密切合作,进一步摸清拟开放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的现有状况,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分门别类进行备案、登记,积极解决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尽快公布20家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名单。

    同时,我市坚持将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实事,积极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2023年,市本级计划投放城市健身路径40套,全部用于满足老旧小区改造的需求,进一步改善群众健身锻炼条件。

    学前教育增量提质

    新增10所优质普惠性幼儿园

    今年,我市将新增10所优质普惠性幼儿园,推动各县(市)区打造优质学前教育集团,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主要采取新建、新增学位;创新办园机制调整划拨学位;盘活、挖潜现有空余学位等措施大力增加公办学位。每年认定一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支持、引导、鼓励民办幼儿园办成普惠性幼儿园。通过开展鞍山市幼儿园星级评定工作以及参与省教育厅五星级幼儿园评估认定,增加我市三星级以上幼儿园数量,实现新增10所优质普惠性幼儿园的目标。

    同时,研究出台我市集团化办园实施方案,积极探索创新公办幼儿园办园模式和管理运行机制,学习沈阳等地经验,推行多形式、多元化办园方式,鼓励“1+X”集团化办园新模式,支持优质公办幼儿园设立分园,建立幼儿园共同体,推动各县(市)区打造优质学前教育集团,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

    政务服务“就近好办”

    建设300个“星级”便民服务站

    为切实提升基层政务服务工作质效,实现政务服务由“就近可办”向“就近好办”转变,2023年年底前全市将建成300个村(社区)“星级”便民服务站。

    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对标全国先进地区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最佳实践,结合我市基层政务服务场所工作实际,起草了《鞍山市“星级”便民服务站建设规范(征求意见稿)》。《建设规范》以数字赋能为核心,从硬件建设、场所环境、人员管理、服务标准、工作制度等方面明确了“星级”便民服务站建设标准和运行规范,为全市“星级”便民服务站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还路于行便利停车

    全力打造优质静态交通环境

    2023年,公安交管局将“打造优质静态交通环境”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切实解决“停车难、停车乱”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强化管理、贴心举措”两手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道路交通出行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自年初以来,公安交管局重点围绕10条市级示范路和20条区级示范路,针对车辆乱停乱放问题,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逐一解决,形成常态化管理机制。同时,全面清理10条市级示范路违法停车现象,实现“零违停”。对路面上的“僵尸车”以及使用地锥、隔离桩、杂物等私占停车泊位现象进行“地毯式”清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停车泊位利用率。采取民警现场执法、视频监控抓拍相结合的方式,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乱象开展集中清理,进一步规范行车秩序。自年初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共教育警告12万余人次,查处违法停车8万余起,拖移车辆近40台次。

    为解决停车难问题,开放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周边街巷路,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准许19时至次日7时在路边紧靠沿石顺向单排停车。在上、下学期间,接送学生车辆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可在路边紧靠沿石顺向单排临时停车。同时,开放集市周边支路及街巷路,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准许在夜经济区、早市、夜市开市期间,在路边紧靠沿石顺向单排临时停车。对各区停车泊位需求进行调研,踏勘可增设停车泊位的场地,先期施划500个停车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