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市政协
    对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关于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建议》 第162号提案的协办意见
    时间:2023-07-25 15:24 来源:鞍山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点击:

    市文旅局:

    现就农工党市委会提出的《关于推进非遗系统性保护创新性发展的建议》提出协办意见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12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要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活化非遗显特色,文旅融合促传承

    铁西区文旅广电局全方位多角度展示非遗魅力,满足文旅消费者多元化需求,充分释放非遗潜能,进而实现我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保护性发展。我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七项,即:北派吴氏太极拳、沙河面塑、周氏截根理疗技艺、杨氏道缘葫芦雕刻、锡伯族萨满舞、吕氏石雕、谭氏小儿推拿疗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四人,即:北派吴氏太极拳传承人谢守忠、沙河面塑传承人田树良、周氏截根理疗技艺传承人周鹏凯、杨氏道缘葫芦雕刻传承人杨忠敏。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七项,即:辽中杨氏剪纸、景祥景泰蓝工艺画、头道门烧鸡、王氏木匾木雕传拓技艺、于氏面塑、萨满服饰、萨满唱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六人,即:辽中杨氏剪纸传承人杨慧春、景祥景泰蓝工艺画传承人蔡铭刚、头道门烧鸡传承人李发荣、王氏木匾木雕传拓技艺传承人王克明、于氏面塑传承人于洋、萨满服饰和萨满唱词传承人滕平。现有1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场地面积约40平左右,陈列项目作品百余件。目前有两项项目在积极筹备和整理之中,准备今年申请加入我们铁西区非遗这个大家庭。

    (二)发挥属地居民能动性,组建非遗传承生力军

    铁西区文旅广电局充分发挥属地居民能动性,组建非遗传承生力军。通过现场展演、文化巡演、民俗体验等活动,让全区居民以慢传浸润的方式融入生活,感受非遗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次,以本区现有非遗优势组建非遗传承队伍,帮助我区百姓获得超越视听的深层次感知。最后,随着非遗文旅项目、传承人的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充分采纳、借鉴非遗传承人以及当地居民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非遗文旅项目不丧失原真性,让熟悉了解非遗民俗文化发生条件和发展规律的属地居民担当宣传员,让百姓口口相传、亲身教学等方式进行宣传普及。此外,区文旅局利用人们对非遗历史故事以及非遗趣事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向属地居民征集有关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奇闻异事,将其打造为非遗趣事,以增加非遗的“烟火气”。从2012年开始,铁西区每年都定期开展非遗进铁西区黎明小学、铁西区实验小学、铁西区共同小学等校园、进铁西区永丰社区、驻军社区等社区活动共30余场次,开展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基地。让祖国的未来小朋友们喜爱非遗项目,知道非遗项目,传承非遗项目。并开展了线上活动,在抖音快手等APP上进行直播和售卖。2022年非遗第一次走进了93055部队留守处,非遗展示的多元化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传承民族文化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

    (三)挖掘文创产品,释放非遗发展潜能。

    铁西区文旅广电局秉承文创产品开发设计理念,挖掘非遗资源。一方面,区文旅广电局识别非遗中的人文基因,将其融入特色非遗产品中,进而形成兼具地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非遗文创品牌。以文化创意理念再开发非遗,以挽救濒危的民间非遗。加入立体化开发非遗文创产品。以非遗生成的历史背景为叙事依据,综合运用现代化影音技术,打造兼具故事性、艺术性以及观赏性的文创产品,并通过强化、充实、裁剪、协调、烘托等手法,让非遗人设计实用的手工艺品。2022年通过民间深入调研走访发掘了两个项目,传承谱系脉络清晰,已经成功申报并成为我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23年有两个项目在积极筹备中。今年正在帮助现有的各级项目和传承人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积极申报上一级项目和传承人。

    (四)打造非遗文旅资源,挖掘非遗活态形式。

    铁西区文旅广电局创建参与性主题的非遗文旅项目,赋予非遗“体验”属性。通过妙趣横生的校园活动、节庆活动,展示技艺相对简单的非遗;通过非遗传承人的现场操作、生动讲解,推广制作工艺复杂且流程繁琐的非遗。利用前沿科技手段让非遗“活起来”“动起来”。让居民在线上线下切实体会到非遗的审美价值以及艺术特色,是非遗活态传承的关键。非遗传承人与时俱进,跟上了时代的脚步,迈出新时代的步伐。坚持正确的创作方向,始终扣紧“以人民为中心”的时代主题。深刻认识民艺创作所蕴涵的精神特质,围绕国家大事,新鲜要事,创造出新的作品,紧跟主题。向全区及市民展示全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3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