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建议提案办理 > 区人大
    对区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报警处理的建议》 第5号建议的答复
    时间:2025-08-13 07:54 来源:鞍山市铁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作者: 点击:

    黄茂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报警处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治理,既是守护群众宁静生活的“民生工程”,也是彰显城市治理温度的“文明答卷”,更是提升公共生活品质的“关键拼图”,对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市具有战略意义。当前治理工作仍面临困境,如量化标准缺失、法不责众的执行难点、瞬时取证困难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噪声污染问题的有效解决。铁西公安分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将噪声治理作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务实完善了相关工作措施,加强了多部门联动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来,铁西公安分局党委始终高度关注治理社会生活噪声难题,组织相关警种部门和基层派出所联合街道(社区)构建了“警社协同”治理模式,推行了噪声诉求“接诉即办、全程闭环”工作机制,组建了“民警+物业+志愿者”三方调解专班,实现了现场“普法宣传、矛盾化解、降噪指导”三同步。今年以来,我局通过12345平台共收到噪声扰民类投诉件344个,其中包含14个辽宁省平台移交件,已全部办结,群众满意度达到100%。

    二、制约处警因素

    一是量化标准缺失。目前法律条例对“大声喧哗”等行为缺乏具体界定标准,且仅在《声环境质量标准》规定居民区昼间(6am--10pm)限值55dB、夜间(10pm--次日6am)限值45dB,但日常执法中时常缺乏实时监测设备,难以测量出准确的数据。二是法不责众的执行难点。部分噪音问题涉及群体行为,比如广场舞群体、商业促销聚集人群等。当违规主体人数较多时,若采取刚性执法手段,容易引发群体对立情绪,甚至激化矛盾,执法过程中可能面临较大的沟通和协调压力。三是瞬时取证困难。噪音产生的场景复杂多样,涵盖居民区、商业区、餐饮娱乐场所等不同区域,不同场景的噪音来源和表现形式各异,管理需针对性措施,但实际中可能因警力资源有限,难以对所有场景实现全方位、实时监管,噪音取证存在一定难度,比如部分噪音具有瞬时性、间歇性特点,民警到达现场时可能噪音已停止,或者噪音分贝值的测定需要专业设备,现场快速判定是否超标存在挑战。四是问题反复的长期性困扰。部分噪音问题属于生活习惯或经营行为引发,如商家为吸引顾客反复使用喇叭、居民在特定时段聚集活动等,即便当场进行劝阻或处理,一旦民警离开,相关行为可能再次出现,形成“治理-反弹-再治理”的循环,难以从根本上消除噪音产生。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厘清职责权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部分条款部门工作职责清单的第三十三条、第七十条、第八十一条和第八十二条之规定,在举行中等学校招生考试、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等特殊活动期间,对可能产生噪声影响的活动,应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公安机关按照职责分工配合负责;对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的社会生活噪声扰民行为,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人劝阻、调解,若劝阻、调解无效的,可以向公安部门报告或者投诉;超过噪声排放标准排放社会生活噪声、在商业经营活动中或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高音广播喇叭进行宣传、在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活动时未遵守有关规定、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建筑物进行室内装修活动未按照规定在限定的作业时间内进行等情况,应由公安部门牵头负责,其他部门配合。铁西公安分局将严格履职尽责,结合辖区社情、民情和公安工作实际,依法依规抓好社会生活噪声治理工作。

    (二)提高治理能力

    在厘清职能权限的基础上,铁西公安分局将探索制定《铁西公安分局社会生活噪声警情处置规范》,细化警情接报登记、现场勘查、证据固定、法律适用、调解处置等全流程操作规范,通过专题培训、模拟演练等方式强化执行效能,确保执法所队面对噪声警情时权责明晰、程序规范,让执法所队有法可依,有规可循。聚焦110接处警平台、12345平台诉求件,对社会生活噪声警情和群众诉求进行系统研判,重点分析噪声类型(广场舞、商业促销、餐饮娱乐等)、高发时段、地域分布及重复投诉规律,精准锁定夜市街区、居民小区、公园广场等噪声问题突出区域,加大治理力度,并联合生态环境、城管、文旅等相关部门开展"静音攻坚"专项行动,形成执法合力。同时,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将噪声监测设备纳入年度装备采购计划,配备8部以上的噪声测试设备,保障执法所队日常操作所需,并建立设备使用维护管理制度,定期开展操作培训与设备校准,确保执法人员熟练掌握设备功能与数据采集规范,以此实现噪声污染证据的精准采集、实时传输与留痕管理,为依法处置提供客观依据,提升执法公信力。

    (三)加强宣传教育

    铁西公安分局将以“知危害、明责任、会防治”为核心,构建立体化普法体系。聚焦噪声污染科学标准及健康危害,系统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商业经营、公共场所活动、家庭装修等场景的法律责任,普及实用降噪技巧,如公共场所控制音量、家庭使用隔音材料、合理规划装修时段等,引导公众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减少噪声。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提升宣传实效,线上依托短视频平台推出科普动画,吸引年轻群体参与;线下深入社区、学校、商圈开展主题讲座、海报巡展,发放图文手册,并结合“世界噪音日”、“六五环境日”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互动活动。针对广场舞团队、商户等重点群体,开展定向普法宣讲并签订降噪承诺书,强化主体责任意识。同时,联合社区、环保部门、学校组建常态化宣传专班,动态更新普法内容,以此提升公众噪声防治知识储备,推动形成“降噪护民、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从源头减少噪声扰民现象,守护城市宜居环境。

     

    鞍山市公安局铁西公安分局

    2025年6月20日